任何导致下腔静脉血回心受阻的疾病都可导致肝脏淤血,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、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、 高血压 性 心脏病 、缺血性 心脏病 、 肺心病 、 先天性心脏病 等。
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居心原性 肝硬化 的首位,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约4%~12%并发心原性 肝硬化 ,心原性肝硬化53.2%由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引起,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引起 充血性心力衰竭 时,右心房及右心室压力增高,影响肝静脉血液回流而引起 肝淤血 、肝硬化。
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时,肥厚的心包压迫心脏,极大地限制了心脏舒张期充盈,致使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及右心房压力均增高,产生肝静脉血流受阻,肝静脉压力持续增高,肝脏中央 肝窦扩张 、淤血、出血,以致肝细胞缺氧及坏死,中央区网状纤维组织增生,导致心原性肝硬化。
高血压 性、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 性、肺原性、 先天性心脏病 等合并有 右心衰竭 者,也可致肝静脉血流受阻, 肝淤血 而致肝硬化。
肉眼可见 肝脏肿大 ,呈紫色,边缘钝。患者死后或尸检时肝脏往往变小,切面可呈“肉豆蔻”状,呈红白相间,红色区域是出血区,位于门脉周围。临床上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严重程度与肝小叶坏死程度无绝对相关性。
淤血性 肝损伤 最初累及小叶中央区。小叶中央静脉淤血、扩张, 肝窦扩张 程度与肝窦距小叶中央静脉的远近而有所不同。小叶中央肝细胞受压、变形和萎缩。细胞浆内呈颗粒样变,有核固缩、核分裂、细胞坏死,伴有棕色色素沉着。棕色色素位于小叶中央,可能因淤胆所致。邻近中央静脉的肝实质变性坏死最严重,随淤血的加重,坏死组织向门区延伸,严重淤血患者仅在门区有较正常的肝组织。随时间延长,中央静脉周围的网状纤维可塌陷,可见网状纤维组织和细纤维束自中央静脉延伸到另一中央静脉,这种相邻小叶中央静脉间的纤维桥样联接是心原性肝硬化的特点。由于患者多死于 心血管疾病 ,所以肝脏本身发展为大面积广泛再生 结节 者少见。